創傷性損傷(Traumatic injuries)是美國45歲或以下群組最主要死亡原因。全球每年有超過300萬人死於此類傷害。因此,不少研究人員致力研究可注射的納米顆粒。這些納米顆粒能夠定位於創傷部位並吸引有助於止血的細胞,直到患者到達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工程師首次對不同大小的聚合物納米顆粒如何與促進血液凝固的血小板相互作用作出系統研究(systematic review)。
在對老鼠進行的研究顯示,直徑約150納米的中等大小納米顆粒在止血方面最為有效。而且這些粒子不太可能遊走到肺部或其他非目標部位。研究也顯示,較大的納米粒子(約500至650納米)能幫助止血,但這些顆粒也較容易積聚在肺部,導致肺部出現不必要的凝血。
研究人員現階段希望能在更大型的動物實驗中測試中等大小的納米顆粒,以進一步瞭解其安全性及有效劑量。未來希望這種顆粒可以用作首選治療方案,讓患者能在趕到急症室前止血。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粒子旨在解決可預防的死亡。它並不是內出血的萬靈藥,但它們旨在為患者爭取多幾個小時,直到他們能在醫院接受治療。」
參考文獻:Modulating Nanoparticle Size to Understand Factors Affecting Hemostatic Efficacy and Maximize Survival in a Lethal Inferior Vena Cava Injury Model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nano.1c0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