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肆虐香港,由於政府要求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居家檢疫,或者到醫院或指定地方隔離,很多患者並沒有得到適切的診治及相關的用藥指引,以致後遺症狀比較多。
從近期的臨床觀察發現,患者有以中成藥為主的,有以西藥為主的,有中西藥聯合使用者。不過大部分患者並不了解相關藥物的性質,以致服用後出現諸多不適。
常用的後遺症狀包括咽部不適、久咳、氣喘、疲倦乏力、汗多等,以虛證為主。
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雖然新冠肺炎對身體損害不及其他的烈性傳染病,但亦會導致一段較長的時間的虛弱狀態。那麼作為患者或照顧者,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個情況呢?
「虛者補之」是中醫治病的一個定理,然而有的人在快測2次陰性就去吃大餐慶祝,有的人以補身為由,飲食大量「補益」之物,如雞湯燉參茸之類,而後遺的各種症狀加重,這又是為什麼呢?
感染性的疾病,尤其的病毒性的感染,體內的病毒往往是較難清除的,人體正氣受損,而邪氣並未完全清除,貿然「進補」,或者大量進食較難消化的食物,往往會補邪損正,有害無益。正如《醫學源流論》所說:「害人最深者,大病之後,邪未全退,又不察病氣所傷何處,即用附子、肉桂、熟地、麥冬、人參、白朮、五味、萸肉(注:大補之藥)之類,將邪火盡行補澀,始若相安,久之氣逆痰升,脹滿昏沉。」
又有人單用利咽、行氣、化痰之藥,如服用板藍根、陳皮、生薑、薄荷、羅漢果……以期改善咽喉不適之症,往往只可得到一時的控制,致病情反復遷延不愈。這是因為散邪的同時會耗損正氣。
大病之後,身體虛弱是一方面,殘留的病毒是另一方面,所以治療上必須兩方面兼顧得宜。快測陰性表示病毒量已是較低的水平,新冠康復期可以采用補正以主,祛邪為輔。是以筆者常用「六君子湯」為底方以補脾肺之氣,燥濕化痰止咳,再根據具體症狀加減用藥,方為合宜。
恢復期期間,無論是否選擇服藥以幫助恢復,都應該清淡且均衡飲食,給虛弱的身體營養的同時,不致造成脾胃的負擔。